拾一把靈光當引路|藍榮賢
四零年代出生的藍榮賢,一九七一年進入台視擔任美術指導,並獲金鐘獎肯定,擅長蒙太奇手法。在繪畫藝術上,由早期作品以水彩為主,晚年回歸故里後以聲光交映的抽象畫為表現形式。
變形記
來自宜蘭的母性記憶與養分全成了藍榮賢筆下的色彩,早期的作品以水彩為主,火燻、揉洗、撕刮、併貼為多,後期作品以壓克力彩為主,滾壓、拓印、轉寫,諸多嘗試。擅長蒙太奇如電影併貼式手法,轉繹成創新境界猶如展翅的鳯凰,律動的身形充滿張力,抽象的肌理,鮮艷的色澤,產生一種飛躍的旋律從《火鳥・喜悅》、《生命的喜悅》、《飛躍四季》、《昂首千里》。
藝術求道之路,藍榮賢由少年時期求真履真,追尋圖像構成爾後轉涉為抽象派隨心所欲駕馭各式新的媒材,遁隱宜蘭十幾年間,整個山林的大風景成為潛心練功的大武場、自我內心轉變的道場、畫布成為實踐藝術的現場。幾經轉折蛻變步步攀上高峰,從鳳凰系列至破繭而出的蝴蝶,再度迎向成熟豐盈的人生季節。
過於喧囂的孤獨|蔡永和
以影像書寫生活的茶人,長期從事茶相關的影像創作,浸潤在攝影減法原理,簡約美學的實踐,詮釋茶的當代風貌。
開門見山色
依約來到蔡永和位於台北東區巷弄的寓所,拾級而上推開舊式大門,恍若跌宕至山水圖像中,城市裡的喧囂聲濤全隱沒在門扉外,時間似乎在這兒停頓緩了下來,琮琤古琴聲、自然禪靜的茶室、土牆、榻榻米,樸拙雅致老件家具…,迂迴曲折的空間動線,光影造境別有意趣,在台北地狹建築格局不易施展之下,蔡永和的茶空間倒成了市心桃源,別有洞天。
蔡永和說接觸到茶道後,令他學習活在「當下」,把握「當下」,感受自己的心在不在「當下」,從掌握茶湯的起伏,內化成對生命事物的專注。另一個重要課題是自省,他直視內心追溯生命的本質,以茶作為媒介,親炙土地,所有人事的聚散合離,聲名與榮華絕非機巧。他更懂得感恩,感謝土地的餵養,感謝充滿檜木香氣的故鄉,感謝雙親對他的疼寵與栽培,感謝命運讓他遇上羅東風華與豐饒的年代。